• 2021/11/11
  • 老闆早晚飆罵害我看精神科!人在職場一定要認識「廣泛性焦慮症」
分享到
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那麼,人在職場呢?下面兩個病人來求診的原因都是因為上有「慣」老闆,以下情景,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似?

主管動不動歇斯底里罵人,搞得我超煩躁、夜夜失眠

「醫師,我的上司一天到晚愛罵人,不照她的意見,鐵定大發飆;聽她的,事情會搞砸,就罵我們能力差。每天都被搞得超生氣,回家還要整理情緒照顧老公、小孩,晚上根本睡不著。」

這個病人吃的藥超重,不管我怎樣調整都沒用,直到有一天她終於請調成功,新的主管是個「正常人」,她的藥立刻減少了一半以上。

老闆早晚緊迫盯人,凡事不放心、半夜LINE個不停

「醫師,我的老闆沒事就站在我後面看著我工作,老是說我做的不對,弄到我神經兮兮,很想跟他發脾氣。下了班,不管多晚,想到就會給整個工作群組發訊息,不回還不行,假日也是。」

像這些被上司搞到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的病人,在門診三天兩頭都會遇到。這些病人往往都有焦慮體質,處在高壓的環境裡,非常容易出現廣泛性焦慮症

(圖片來源/xFrame)

原來,焦慮是會傳染的

「踢貓效應」是一個從19世紀在西方世界就流行的名詞,描述在組織或家庭中位階較高的人,可能會藉由責罰位階較低的人來轉移其挫折或不滿;而位階較低的人也會以類似的方式,將挫折發洩給位階更低的人,因此產生了連鎖反應。

像很多老闆性子很急、求完美、受不了別人出錯,生意上有問題、工廠出狀況、甚至跟另一半吵架,就會把焦慮、緊繃與易怒,跟「踢貓效應」一樣,傳給那些只能逆來順受的員工。更慘的不只是「被貓踢」,還包括這些「慣老闆」們的過度自我中心,跟不尊重員工,不在乎員工的尊嚴、生活、未來。

不再「慣」老闆,比來精神科看病重要

根據我的臨床經驗,換個地方工作、換掉老闆是最好的。對於輕微的症狀,藥物的治療可以有很不錯的效果,下班後做運動也有助於紓解情緒,只要具有所謂「抑制血清素再回收」功能的抗憂鬱藥物 ,基本上都有調整焦慮中樞的作用,對「焦慮性疾患」可達到比BZD類藥物(像俗稱的鎮定劑)更治本、更有效的結果。

像上述兩個病人情況就很嚴重,總不能藥物愈用愈多,雖然藥物沒有什麼安全上的疑慮,但生活的調整很重要,看怎樣可以不再「慣老闆」。還有一種情況必須嚴肅看待,那就是把情緒發洩在家人的身上,有一個病人就因為如此,後來妻子帶著小孩離家出走。病人只要能更換到好的工作環境,不要每天被「踢」,基本上症狀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。

(圖片來源/xFrame)

不該害怕轉職,隨時保有競爭力,換工作時謹慎為之

我有很多病人才30多歲,照理說找工作應該不會太難,為什麼一定要跟著「慣老闆」呢?「慣老闆」最討厭「慣員工」,他們最喜歡容易擔心、害怕犯錯的廣泛性焦慮症員工了!因為廣泛性焦慮症員工最會被「情緒勒索」,去「慣」老闆,他們也比較缺乏信心,擔心自己的競爭力,害怕找不到好工作。

現代人一過了40歲,換工作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尤其失業愈久,找工作愈難。所以我會建議:

  1. 正視自己的廣泛性焦慮症,尋求適當的治療,包括藥物跟心理諮商。
  2. 檢視自己的競爭力,「慣老闆」因為自己的情緒會造成事業上創新的困難,很容易在未來自動化中被淘汰,員工往往要先跑。
  3. 騎驢找馬,千萬不要自行辭職,或「被辭職」,衝動行事結局會更慘。

不要再問:「為什麼老闆有問題,反而是我要看病吃藥?」是的,很多「慣老闆」因為也有廣泛性焦慮症,所以情緒控管很差,但他們多半是不會看病的,心裡知道他們生病了就好,做「讓自己好的事情」比較重要。

<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>

責任編輯:劉妤葶

編輯 : 黃偉俐醫生

 

回前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