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機制
想像有一群小學生出去畢業旅行,到了晚上就寢的時間,雖然可能會有極少數累翻了,或者平常早睡早起的乖寶寶已經睡著之外,絕大多數的小孩可還是興奮的ㄋㄟ˙。玩牌的、打枕頭戰的、講鬼故事的都正在熱鬧非凡,一點都沒有要睡覺的意思。
這時盡責的老師當然要從門縫中出現囉! “小朋友們,該睡覺了,明天6點半就要起床了。”想也知道,要這群活繃亂跳的小鬼乖乖躺好怎麼可能。有經驗的老師在半個小時後又出現了,這時可不只是善意的勸導,而是“差不多了吧!熄燈不准再講話。”
燈是熄了,一片漆黑中有一半的小朋友漸漸睡著了,但還有一半仍在喝水、上廁所、玩遊戲的、蓋在被窩裡悉悉蘇蘇聊天的。“還不趕快睡覺,等下給我發現,明天不准玩水上活動。”老師的吼叫聲從門邊傳來,終於一個接一個乖乖睡著了,即使那個最頑強抵抗,揚言打死不睡的,也因為沒人陪他玩而只好進入夢鄉。
其實我們的睡眠機制跟這群小朋友的行為很類似,首先須要讓情緒平靜下來,阻絕光線的刺激,減少腦細胞的活動,接著由腦部的睡眠中樞發出鎮靜波讓腦細胞休息。有幾件重要的事情是跟入睡有關係的: